16. RCC—使用HSE/HSI配置时钟

本章参考资料:《STM32F10X-中文参考手册》RCC章节。

学习本章时,配合《STM32F10X-中文参考手册》RCC章节一起阅读,效果会更佳,特别是涉及到寄存器说明的部分。

RCC :reset clock control  复位和时钟控制器。本章我们主要讲解时钟部分, 特别是要着重理解时钟树,理解了时钟树,STM32的一切时钟的来龙去脉都会了如指掌。

16.1. RCC主要作用—时钟部分

设置系统时钟SYSCLK、设置AHB分频因子(决定HCLK等于多少)、设置APB2分频因子(决定PCLK2等于多少)、 设置APB1分频因子(决定PCLK1等于多少)、设置各个外设的分频因子;控制AHB、APB2和APB1这三条总线时钟的开启、 控制每个外设的时钟的开启。对于SYSCLK、HCLK、PCLK2、PCLK1这四个时钟的配置一般是: PCLK2 = HCLK = SYSCLK=PLLCLK = 72M, PCLK1=HCLK/2 = 36M。这个时钟配置也是库函数的标准配置,我们用的最多的就是这个。

16.2. RCC框图剖析—时钟部分

时钟树单纯讲理论的话会比较枯燥,如果选取一条主线,并辅以代码,先主后次讲解的话会很容易,而且记忆还更深刻。 我们这里选取库函数时钟系统时钟函数:SetSysClockTo72(); 以这个函数的编写流程来讲解时钟树, 这个函数也是我们用库的时候默认的系统时钟设置函数。 该函数的功能是利用HSE把时钟设置为:PCLK2 = HCLK = SYSCLK = 72M,PCLK1=HCLK/2 = 36M。 下面我们就以这个代码的流程为主线,来分析时钟树,对应的是图中的黄色部分,代码流程在时钟树中以数字的大小顺序标识。

STM32时钟树

16.2.1. 系统时钟

16.2.1.1. HSE高速外部时钟信号

HSE是高速的外部时钟信号,可以由有源晶振或者无源晶振提供,频率从4-16MHZ不等。当使用有源晶振时, 时钟从OSC_IN引脚进入,OSC_OUT引脚悬空,当选用无源晶振时,时钟从OSC_IN和OSC_OUT进入,并且要配谐振电容。

HSE最常使用的就是8M的无源晶振。当确定PLL时钟来源的时候,HSE可以不分频或者2分频, 这个由时钟配置寄存器CFGR的位17:PLLXTPRE设置,我们设置为HSE不分频。

PLL时钟源

PLL时钟来源可以有两个,一个来自HSE,另外一个是HSI/2,具体用哪个由时钟配置寄存器CFGR的位16:PLLSRC设置。 HSI是内部高速的时钟信号,频率为8M,根据温度和环境的情况频率会有漂移,一般不作为PLL的时钟来源。这里我们选HSE作为PLL的时钟来源。

PLL时钟PLLCLK

通过设置PLL的倍频因子,可以对PLL的时钟来源进行倍频,倍频因子可以是:[2,3,4,5,6,7,8,9,10,11,12,13,14,15,16], 具体设置成多少,由时钟配置寄存器CFGR的位21-18:PLLMUL[3:0]设置。我们这里设置为9倍频, 因为上一步我们设置PLL的时钟来源为HSE=8M,所以经过PLL倍频之后的PLL时钟:PLLCLK = 8M *9 = 72M。 72M是ST官方推荐的稳定运行时钟,如果你想超频的话,增大倍频因子即可,最高为128M。 我们这里设置PLL时钟:PLLCLK = 8M *9 = 72M。

系统时钟SYSCLK

系统时钟来源可以是:HSI、PLLCLK、HSE,具体的时钟配置寄存器CFGR的位1-0:SW[1:0]设置。 我们这里设置系统时钟:SYSCLK = PLLCLK = 72M。

AHB总线时钟HCLK

系统时钟SYSCLK经过AHB预分频器分频之后得到时钟叫APB总线时钟,即HCLK,分频因子可以是:[1,2,4,8,16,64,128,256,512], 具体的由时钟配置寄存器CFGR的位7-4  :HPRE[3:0]设置。片上大部分外设的时钟都是经过HCLK分频得到, 至于AHB总线上的外设的时钟设置为多少,得等到我们使用该外设的时候才设置, 我们这里只需粗线条的设置好APB的时钟即可。我们这里设置为1分频,即HCLK=SYSCLK=72M。

APB2总线时钟PLCK2

APB2总线时钟PCLK2由HCLK经过高速APB2预分频器得到,分频因子可以是:[1,2,4,8,16],具体由时钟配置寄存器CFGR的位13-11:PPRE2[2:0]决定。 PLCK2属于高速的总线时钟,片上高速的外设就挂载到这条总线上,比如全部的GPIO、USART1、SPI1等。至于APB2总线上的外设的时钟设置为多少, 得等到我们使用该外设的时候才设置,我们这里只需粗线条的设置好APB2的时钟即可。我们这里设置为1分频,即PCLK2 = HCLK = 72M。

APB1总线时钟PLCK1

APB1总线时钟PCLK1由HCLK经过低速APB预分频器得到,分频因子可以是:[1,2,4,8,16],具体的由时钟配置寄存器CFGR的位10-8:PRRE1[2:0]决定。 PLCK1属于低速的总线时钟,最高为36M,片上低速的外设就挂载到这条总线上,比如USART2/3/4/5、SPI2/3,I2C1/2等。 至于APB1总线上的外设的时钟设置为多少,得等到我们使用该外设的时候才设置,我们这里只需粗线条的设置好APB1的时钟即可。 我们这里设置为2分频,即PCLK1 = HCLK/2 = 36M。

16.2.1.2. 设置系统时钟库函数

上面的7个步骤对应的设置系统时钟库函数如下,该函数截取自固件库文件system_stm32f10x.c。为了方便阅读, 我已把互联型相关的代码删掉,把英文注释翻译成了中文,并把代码标上了序号,总共七个步骤。该函数是直接操作寄存器的, 有关寄存器部分请参考数据手册的RCC的寄存器描述部分。

代码清单:RCC-1 设置系统时钟库函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static void SetSysClockTo72(void)
{
    __IO uint32_t StartUpCounter = 0, HSEStatus = 0;

    // ① 使能HSE,并等待HSE稳定
    RCC->CR |= ((uint32_t)RCC_CR_HSEON);

    // 等待HSE启动稳定,并做超时处理
    do {
        HSEStatus = RCC->CR & RCC_CR_HSERDY;
        StartUpCounter++;
    } while ((HSEStatus == 0)
        &&(StartUpCounter !=HSE_STARTUP_TIMEOUT));

    if ((RCC->CR & RCC_CR_HSERDY) != RESET) {
        HSEStatus = (uint32_t)0x01;
    } else {
        HSEStatus = (uint32_t)0x00;
    }
    // HSE启动成功,则继续往下处理
    if (HSEStatus == (uint32_t)0x01) {

        //-----------------------------------------------------------
        // 使能FLASH 预存取缓冲区 */
        FLASH->ACR |= FLASH_ACR_PRFTBE;

        // SYSCLK周期与闪存访问时间的比例设置,这里统一设置成2
        // 设置成2的时候,SYSCLK低于48M也可以工作,如果设置成0或者1的时候,
        // 如果配置的SYSCLK超出了范围的话,则会进入硬件错误,程序就死了
        // 0:0 < SYSCLK <= 24M
        // 1:24< SYSCLK <= 48M
        // 2:48< SYSCLK <= 72M */
        FLASH->ACR &= (uint32_t)((uint32_t)~FLASH_ACR_LATENCY);
        FLASH->ACR |= (uint32_t)FLASH_ACR_LATENCY_2;
        //------------------------------------------------------------

        // ② 设置AHB、APB2、APB1预分频因子
        // HCLK = SYSCLK
        RCC->CFGR |= (uint32_t)RCC_CFGR_HPRE_DIV1;
        //PCLK2 = HCLK
        RCC->CFGR |= (uint32_t)RCC_CFGR_PPRE2_DIV1;
        //PCLK1 = HCLK/2
        RCC->CFGR |= (uint32_t)RCC_CFGR_PPRE1_DIV2;

        // ③ 设置PLL时钟来源,设置PLL倍频因子,PLLCLK = HSE * 9 = 72 MHz
        RCC->CFGR &= (uint32_t)((uint32_t)
                                ~(RCC_CFGR_PLLSRC
                                | RCC_CFGR_PLLXTPRE
                                | RCC_CFGR_PLLMULL));
        RCC->CFGR |= (uint32_t)(RCC_CFGR_PLLSRC_HSE
                                | RCC_CFGR_PLLMULL9);

        // ④ 使能 PLL
        RCC->CR |= RCC_CR_PLLON;

        // ⑤ 等待PLL稳定
        while ((RCC->CR & RCC_CR_PLLRDY) == 0) {
        }

        // ⑥ 选择PLL作为系统时钟来源
        RCC->CFGR &= (uint32_t)((uint32_t)~(RCC_CFGR_SW));
        RCC->CFGR |= (uint32_t)RCC_CFGR_SW_PLL;

        // ⑦ 读取时钟切换状态位,确保PLLCLK被选为系统时钟
        while ((RCC->CFGR&(uint32_t)RCC_CFGR_SWS) != (uint32_t)0x08){
        }
    } else {// 如果HSE启动失败,用户可以在这里添加错误代码出来
    }
}

16.2.2. 其他时钟

通过对系统时钟设置的讲解,整个时钟树我们已经把握的有六七成,剩下的时钟部分我们讲解几个重要的。

A、USB时钟

USB时钟是由PLLCLK经过USB预分频器得到,分频因子可以是:[1,1.5],具体的由时钟配置寄存器CFGR的位22:USBPRE配置。 USB的时钟最高是48M,根据分频因子反推过来算,PLLCLK只能是48M或者是72M。一般我们设置PLLCLK=72M,USBCLK=48M。 USB对时钟要求比较高,所以PLLCLK只能是由HSE倍频得到,不能使用HSI倍频。

B、Cortex系统时钟

Cortex系统时钟由HCLK 8分频得到,等于9M, Cortex系统时钟用来驱动内核的系统定时器SysTick,SysTick一般用于操作系统的时钟节拍,也可以用做普通的定时。

C、ADC时钟

ADC时钟由PCLK2经过ADC预分频器得到,分频因子可以是[2,4,6,8],具体的由时钟配置寄存器CFGR的位15-14:ADCPRE[1:0]决定。 很奇怪的是怎么没有1分频。ADC时钟最高只能是14M,如果采样周期设置成最短的1.5个周期的话,ADC的转换时间可以达到最短的1us。 如果真要达到最短的转换时间1us的话,那ADC的时钟就得是14M,反推PCLK2的时钟只能是:28M、56M、84M、112M, 鉴于PCLK2最高是72M,所以只能取28M和56M。

D、RTC时钟、独立看门狗时钟

RTC时钟可由HSE/128分频得到,也可由低速外部时钟信号LSE提供,频率为32.768KHZ,也可由低速内部时钟信号LSI提供, 具体选用哪个时钟由备份域控制寄存器BDCR的位9-8:RTCSEL[1:0]配置。独立看门狗的时钟由LSI提供, 且只能是由LSI提供,LSI是低速的内部时钟信号,频率为30~60KHZ直接不等,一般取40KHZ。

E、MCO时钟输出

MCO是microcontroller clock output的缩写,是微控制器时钟输出引脚,在STM32 F1系列中 由 PA8复用所得, 主要作用是可以对外提供时钟,相当于一个有源晶振。MCO的时钟来源可以是:PLLCLK/2、HSI、HSE、SYSCLK, 具体选哪个由时钟配置寄存器CFGR的位26-24:MCO[2:0]决定。除了对外提供时钟这个作用之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示波器监控MCO引脚的时钟输出来验证我们的系统时钟配置是否正确。

16.3. 配置系统时钟实验

16.3.1. 使用HSE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使用HSE,然后HSE经过PLL倍频之后作为系统时钟。通常的配置是:HSE=8M,PLL的倍频因子为:9, 系统时钟就设置成:SYSCLK = 8M * 9 = 72M。使用HSE,系统时钟SYSCLK最高是128M。我们使用的库函数就是这么干的, 当程序来到main函数之前,启动文件:statup_stm32f10x_hd.s已经调用SystemInit()函数把系统时钟初始化成72MHZ, SystemInit()在库文件:system_stm32f10x.c中定义。如果我们想把系统时钟设置低一点或者超频的话,可以修改底层的库文件, 但是为了维持库的完整性,我们可以根据时钟树的流程自行写一个。

16.3.2. 使用HSI

当HSE故障的时候,如果PLL的时钟来源是HSE,那么当HSE故障的时候,不仅HSE不能使用,连PLL也会被关闭,这个时候系统会自动切换HSI作为系统时钟, 此时SYSCLK=HSI=8M,如果没有开启CSS和CSS中断的话,那么整个系统就只能在低速率运行,这是系统跟瘫痪没什么两样。如果开启了CSS功能的话, 那么可以当HSE故障时,在CSS中断里面采取补救措施,使用HSI,并把系统时钟设置为更高的频率,最高是64M,64M的频率足够一般的外设使用, 如:ADC、SPI、I2C等。但是这里就又有一个问题了,原来SYSCLK=72M,现在因为故障改成64M,那么那些外设的时钟肯定被改变了, 那么外设工作就会被打乱,那我们是不是在设置HSI时钟的时候,也重新调整外设总线的分频因子,即AHB,APB2和APB1的分频因子, 使外设的时钟达到跟HSE没有故障之前一样。但是这个也不是最保障的办法,毕竟不能一直使用HSI,所以当HSE故障时还是要采取报警措施。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用户不想用HSE,想用HSI,但是又不知道怎么用HSI来设置系统时钟,因为调用库函数都是使用HSE, 下面我们给出个使用HSI配置系统时钟例子,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16.3.3. 硬件设计

  1. RCC

  2. LED一个

RCC是单片机内部资源,不需要外部电路。通过LED闪烁的频率来直观的判断不同系统时钟频率对软件延时的效果。

16.3.4. 软件设计

我们编写两个RCC驱动文件,bsp_clkconfig.h和bsp_clkconfig.c,用来存放RCC系统时钟配置函数。

16.3.4.1. 编程要点

编程要点对应着时钟树图中的序号。

1、开启HSE/HSI ,并等待 HSE/HSI 稳定

2、设置 AHB、APB2、APB1的预分频因子

3、设置PLL的时钟来源,和PLL的倍频因子,设置各种频率主要就是在这里设置

4、开启PLL,并等待PLL稳定

5、把PLLCK切换为系统时钟SYSCLK

6、读取时钟切换状态位,确保PLLCLK被选为系统时钟

16.3.4.2. 代码分析

这里只讲解核心的部分代码,有些变量的设置,头文件的包含等并没有涉及到,完整的代码请参考本章配套的工程。

使用HSE配置系统时钟

代码清单:RCC-2 HSE作为系统时钟来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void HSE_SetSysClock(uint32_t pllmul)
{
    __IO uint32_t StartUpCounter = 0, HSEStartUpStatus = 0;

    // 把RCC外设初始化成复位状态,这句是必须的
    RCC_DeInit();

    //使能HSE,开启外部晶振,野火STM32F103系列开发板用的是8M
    RCC_HSEConfig(RCC_HSE_ON);

    // 等待 HSE 启动稳定
    HSEStartUpStatus = RCC_WaitForHSEStartUp();

    // 只有 HSE 稳定之后则继续往下执行
    if (HSEStartUpStatus == SUCCESS) {
//-----------------------------------------------------------------//

        // 使能FLASH 预存取缓冲区
        FLASH_PrefetchBufferCmd(FLASH_PrefetchBuffer_Enable);

        // SYSCLK周期与闪存访问时间的比例设置,这里统一设置成2
        // 设置成2的时候,SYSCLK低于48M也可以工作,如果设置成0或者1的时候,
        // 如果配置的SYSCLK超出了范围的话,则会进入硬件错误,程序就死了
        // 0:0 < SYSCLK <= 24M
        // 1:24< SYSCLK <= 48M
        // 2:48< SYSCLK <= 72M
        FLASH_SetLatency(FLASH_Latency_2);
//-----------------------------------------------------------------//

        // AHB预分频因子设置为1分频,HCLK = SYSCLK
        RCC_HCLKConfig(RCC_SYSCLK_Div1);

        // APB2预分频因子设置为1分频,PCLK2 = HCLK
        RCC_PCLK2Config(RCC_HCLK_Div1);

        // APB1预分频因子设置为1分频,PCLK1 = HCLK/2
        RCC_PCLK1Config(RCC_HCLK_Div2);

//-----------------设置各种频率主要就是在这里设置-------------------//
        // 设置PLL时钟来源为HSE,设置PLL倍频因子
        // PLLCLK = 8MHz * pllmul
        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E_Div1, pllmul);
//-------------------------------------------------------------//

        // 开启PLL
        RCC_PLLCmd(ENABLE);

        // 等待 PLL稳定
        while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 == RESET) {
        }

        // 当PLL稳定之后,把PLL时钟切换为系统时钟SYSCLK
        RCC_SYSCLKConfig(RCC_SYSCLKSource_PLLCLK);

        // 读取时钟切换状态位,确保PLLCLK被选为系统时钟
        while (RCC_GetSYSCLKSource() != 0x08) {
        }
    } else {
        // 如果HSE开启失败,那么程序就会来到这里,用户可在这里添加出错的代码处理
        // 当HSE开启失败或者故障的时候,单片机会自动把HSI设置为系统时钟,
        // HSI是内部的高速时钟,8MHZ
        while (1) {
        }
    }
}

这个函数采用库函数编写, 函数有个形参pllmul,pllmul用来设置PLL的倍频因子, 在调用的时候形参可以是:RCC_PLLMul_x , x:[2,3,…16], 这些宏来源于库函数的定义,宏展开是一些32位的十六进制数,具体功能是配置了时钟配置寄存器CFGR的位21-18PLLMUL[3:0],预先定义好倍频因子,方便调用。

函数调用举例:HSE_SetSysClock(RCC_PLLMul_9); 则设置系统时钟为:8MHZ * 9 = 72MHZ。 HSE_SetSysClock(RCC_PLLMul_16);则设置系统时钟为:8MHZ * 16 = 128MHZ超频慎用。

代码清单:RCC-3使用HSI配置系统时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void HSI_SetSysClock(uint32_t pllmul)
{
    __IO uint32_t HSIStartUpStatus = 0;

    // 把RCC外设初始化成复位状态,这句是必须的
    RCC_DeInit();

    //使能HSI
    RCC_HSICmd(ENABLE);

    // 等待 HSI 就绪
    HSIStartUpStatus = RCC->CR & RCC_CR_HSIRDY;

    // 只有 HSI就绪之后则继续往下执行
    if (HSIStartUpStatus == RCC_CR_HSIRDY) {
    //-------------------------------------------------------------//

        // 使能FLASH 预存取缓冲区
        FLASH_PrefetchBufferCmd(FLASH_PrefetchBuffer_Enable);

        // SYSCLK周期与闪存访问时间的比例设置,这里统一设置成2
        // 设置成2的时候,SYSCLK低于48M也可以工作,如果设置成0或者1的时候,
        // 如果配置的SYSCLK超出了范围的话,则会进入硬件错误,程序就死了
        // 0:0 < SYSCLK <= 24M
        // 1:24< SYSCLK <= 48M
        // 2:48< SYSCLK <= 72M
        FLASH_SetLatency(FLASH_Latency_2);
    //------------------------------------------------------------//

        // AHB预分频因子设置为1分频,HCLK = SYSCLK
        RCC_HCLKConfig(RCC_SYSCLK_Div1);

        // APB2预分频因子设置为1分频,PCLK2 = HCLK
        RCC_PCLK2Config(RCC_HCLK_Div1);

        // APB1预分频因子设置为1分频,PCLK1 = HCLK/2
        RCC_PCLK1Config(RCC_HCLK_Div2);

        //-----------设置各种频率主要就是在这里设置-------------------//
        // 设置PLL时钟来源为HSI,设置PLL倍频因子
        // PLLCLK = 4MHz * pllmul
        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I_Div2, pllmul);
    //-- -----------------------------------------------------//

        // 开启PLL
        RCC_PLLCmd(ENABLE);

        // 等待 PLL稳定
        while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 == RESET) {
        }

        // 当PLL稳定之后,把PLL时钟切换为系统时钟SYSCLK
        RCC_SYSCLKConfig(RCC_SYSCLKSource_PLLCLK);

        // 读取时钟切换状态位,确保PLLCLK被选为系统时钟
        while (RCC_GetSYSCLKSource() != 0x08) {
        }
    } else {
        // 如果HSI开启失败,那么程序就会来到这里,用户可在这里添加出错的代码处理
        // 当HSE开启失败或者故障的时候,单片机会自动把HSI设置为系统时钟,
        // HSI是内部的高速时钟,8MHZ
        while (1) {
        }
    }
}

HSI设置系统时钟函数跟HSE设置系统时钟函数在原理上是一样的,有一个区别的地方就是,HSI必须2分频之后才能作为PLL的时钟来源, 所以使用HSI时,最大的系统时钟SYSCLK只能是HSI/2*16=4*16=64MHZ。

函数调用举例:HSI_SetSysClock(RCC_PLLMul_9); 则设置系统时钟为:4MHZ * 9 = 36MHZ。

代码清单:RCC-4软件延时
1
2
3
4
void Delay(__IO uint32_t nCount)
{
    for (; nCount != 0; nCount--);
}

软件延时函数,使用不同的系统时钟,延时时间不一样,可以通过LED闪烁的频率来判断。

MCO输出

在STM32F103系列中,PA8可以复用为MCO引脚,对外提供时钟输出,我们也可以用示波器监控该引脚的输出来判断我们的系统时钟是否设置正确。

代码清单:RCC-5 MCO GPIO初始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 初始化MCO引脚PA8
* 在F103系列中MCO引脚只有一个,即PA8,在F4系列中,MCO引脚有两个
*/
void MCO_GPIO_Config(void)
{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 开启GPIOA的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 选择GPIO8引脚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8;

    //设置为复用功能推挽输出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设置IO的翻转速率为50M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 初始化GPIOA8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
代码清单:RCC-6 MCO输出时钟选择
1
2
3
4
5
6
7
// 设置MCO引脚输出时钟,用示波器即可在PA8测量到输出的时钟信号,
// 我们可以把PLLCLK/2作为MCO引脚的时钟来检测系统时钟是否配置准确
// MCO引脚输出可以是HSE,HSI,PLLCLK/2,SYSCLK
//RCC_MCOConfig(RCC_MCO_HSE);
//RCC_MCOConfig(RCC_MCO_HSI);
//RCC_MCOConfig(RCC_MCO_PLLCLK_Div2);
RCC_MCOConfig(RCC_MCO_SYSCLK);

我们初始化MCO引脚之后,可以直接调用库函数RCC_MCOConfig()来选择MCO时钟来源。

代码清单:RCC-7主函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int main(void)
{
    // 程序来到main函数之前,启动文件:statup_stm32f10x_hd.s已经调用
    // SystemInit()函数把系统时钟初始化成72MHZ
    // SystemInit()在system_stm32f10x.c中定义
    // 如果用户想修改系统时钟,可自行编写程序修改

    // 重新设置系统时钟,这时候可以选择使用HSE还是HSI

    // 使用HSE时,SYSCLK = 8M * RCC_PLLMul_x, x:[2,3,...16],最高是128M
    HSE_SetSysClock(RCC_PLLMul_9);

    // 使用HSI时,SYSCLK = 4M * RCC_PLLMul_x, x:[2,3,...16],最高是64MH
    //HSI_SetSysClock(RCC_PLLMul_16);

    // MCO 引脚初始化
    MCO_GPIO_Config();

    // 设置MCO引脚输出时钟,用示波器即可在PA8测量到输出的时钟信号,
    // 我们可以把PLLCLK/2作为MCO引脚的时钟来检测系统时钟是否配置准确
    // MCO引脚输出可以是HSE,HSI,PLLCLK/2,SYSCLK
    //RCC_MCOConfig(RCC_MCO_HSE);
    //RCC_MCOConfig(RCC_MCO_HSI);
    //RCC_MCOConfig(RCC_MCO_PLLCLK_Div2);
    RCC_MCOConfig(RCC_MCO_SYSCLK);

    // LED 端口初始化
    LED_GPIO_Config();
    while (1) {
        LED1( ON );       // 亮
        Delay(0x0FFFFF);
        LED1( OFF );      // 灭
        Delay(0x0FFFFF);
    }
}

在主函数中,可以调用HSE_SetSysClock()或者HSI_SetSysClock()这两个函数把系统时钟设置成各种常用的时钟,然后通过MCO引脚监控, 或者通过LED闪烁的快慢体验不同的系统时钟对同一个软件延时函数的影响。

16.3.5. 下载验证

把编译好的程序下载到开发板,可以看到设置不同的系统时钟时,LED闪烁的快慢不一样。更精确的数据我们可以用示波器监控MCO引脚看到。

MCO=SYSCLK=72M

MCO=SYSCLK=72M

MCO=HSI=8M

MCO=HSI=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