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SPI—读写串行FLASH¶
本章参考资料:《STM32F4xx参考手册》、《STM32F4xx规格书》、库帮助文档《stm32f4xx_dsp_stdperiph_lib_um.chm》及《SPI总线协议介绍》。
若对SPI通讯协议不了解,可先阅读《SPI总线协议介绍》文档的内容学习。
关于FLASH存储器,请参考“常用存储器介绍”章节,实验中FLASH芯片的具体参数,请参考其规格书《W25Q128》来了解。
24.1. SPI协议简介¶
SPI协议是由摩托罗拉公司提出的通讯协议(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即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是一种高速全双工的通信总线。它被广泛地使用在ADC、LCD等设备与MCU间,要求通讯速率较高的场合。
学习本章时,可与I2C章节对比阅读,体会两种通讯总线的差异以及EEPROM存储器与FLASH存储器的区别。下面我们分别对SPI协议的物理层及协议层进行讲解。
24.1.1. SPI物理层¶
SPI通讯设备之间的常用连接方式见 图24_1。
图 24‑1 常见的SPI通讯系统
SPI通讯使用3条总线及片选线,3条总线分别为SCK、MOSI、MISO,片选线为SS ,它们的作用介绍如下:
( Slave Select):从设备选择信号线,常称为片选信号线,也称为NSS、CS,以下用NSS表示。当有多个SPI从设备与SPI主机相连时, 设备的其它信号线SCK、MOSI及MISO同时并联到相同的SPI总线上,即无论有多少个从设备,都共同只使用这3条总线;而每个从设备都有独立的这一条NSS信号线, 本信号线独占主机的一个引脚,即有多少个从设备,就有多少条片选信号线。I2C协议中通过设备地址来寻址、选中总线上的某个设备并与其进行通讯; 而SPI协议中没有设备地址,它使用NSS信号线来寻址,当主机要选择从设备时,把该从设备的NSS信号线设置为低电平,该从设备即被选中, 即片选有效,接着主机开始与被选中的从设备进行SPI通讯。所以SPI通讯以NSS线置低电平为开始信号,以NSS线被拉高作为结束信号。
SCK (Serial Clock):时钟信号线,用于通讯数据同步。它由通讯主机产生,决定了通讯的速率, 不同的设备支持的最高时钟频率不一样,如STM32的SPI时钟频率最大为fpclk/2,两个设备之间通讯时,通讯速率受限于低速设备。
MOSI (Master Output, Slave Input):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引脚。 主机的数据从这条信号线输出,从机由这条信号线读入主机发送的数据,即这条线上数据的方向为主机到从机。
MISO(Master Input,,Slave Output):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引脚。 主机从这条信号线读入数据,从机的数据由这条信号线输出到主机,即在这条线上数据的方向为从机到主机。
24.1.2. 协议层¶
与I2C的类似,SPI协议定义了通讯的起始和停止信号、数据有效性、时钟同步等环节 。
24.1.2.1. SPI基本通讯过程¶
先看看SPI通讯的通讯时序,见 图24_2。
图 24‑2 SPI通讯时序
这是一个主机的通讯时序。NSS、SCK、MOSI信号都由主机控制产生,而MISO的信号由从机产生,主机通过该信号线读取从机的数据。MOSI与MISO的信号只在NSS为低电平的时候才有效,在SCK的每个时钟周期MOSI和MISO传输一位数据。
以上通讯流程中包含的各个信号分解如下:
24.1.2.2. 通讯的起始和停止信号¶
在 图24_2 中的标号处,NSS信号线由高变低,是SPI通讯的起始信号。 NSS是每个从机各自独占的信号线,当从机在自己的NSS线检测到起始信号后,就知道自己被主机选中了,开始准备与主机通讯。在图中的标号处,NSS信号由低变高,是SPI通讯的停止信号,表示本次通讯结束,从机的选中状态被取消。
24.1.2.3. 数据有效性¶
SPI使用MOSI及MISO信号线来传输数据,使用SCK信号线进行数据同步。MOSI及MISO数据线在SCK的每个时钟周期传输一位数据, 且数据输入输出是同时进行的。数据传输时,MSB先行或LSB先行并没有作硬性规定,但要保证两个SPI通讯设备之间使用同样的协定, 一般都会采用 图24_2 中的MSB先行模式。
观察图中的标号处,MOSI及MISO的数据在SCK的上升沿期间变化输出,在SCK的下降沿时被采样。即在SCK的下降沿时刻,MOSI及MISO的数据有效,高电平时表示数据“1”,为低电平时表示数据“0”。在其它时刻,数据无效,MOSI及MISO为下一次表示数据做准备。
SPI每次数据传输可以8位或16位为单位,每次传输的单位数不受限制。
24.1.2.4. CPOL/CPHA及通讯模式¶
上面讲述的 图24_2 中的时序只是SPI中的其中一种通讯模式,SPI一共有四种通讯模式,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总线空闲时SCK的时钟状态以及数据采样时刻。为方便说明,在此引入“时钟极性CPOL”和“时钟相位CPHA”的概念。
时钟极性CPOL是指SPI通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SCK信号线的电平信号(即SPI通讯开始前、 NSS线为高电平时SCK的状态)。CPOL=0时, SCK在空闲状态时为低电平,CPOL=1时,则相反。
时钟相位CPHA是指数据的采样的时刻,当CPHA=0时,MOSI或 MISO数据线上的信号将会在SCK时钟线的“奇数边沿”被采样。 当CPHA=1时,数据线在SCK的“偶数边沿”采样。见 图24_3 及 图24_4。
图 24‑3 CPHA=0时的SPI通讯模式
我们来分析这个CPHA=0的时序图。首先,根据SCK在空闲状态时的电平,分为两种情况。SCK信号线在空闲状态为低电平时,CPOL=0;空闲状态为高电平时,CPOL=1。
无论CPOL=0还是=1,因为我们配置的时钟相位CPHA=0,在图中可以看到,采样时刻都是在SCK的奇数边沿。注意当CPOL=0的时候,时钟的奇数边沿是上升沿,而CPOL=1的时候,时钟的奇数边沿是下降沿。所以SPI的采样时刻不是由上升/下降沿决定的。MOSI和MISO数据线的有效信号在SCK的奇数边沿保持不变,数据信号将在SCK奇数边沿时被采样,在非采样时刻,MOSI和MISO的有效信号才发生切换。
类似地,当CPHA=1时,不受CPOL的影响,数据信号在SCK的偶数边沿被采样,见 图24_4。
图 24‑4 CPHA=1时的SPI通讯模式
由CPOL及CPHA的不同状态,SPI分成了四种模式,见表 24‑1,主机与从机需要工作在相同的模式下才可以正常通讯,实际中采用较多的是“模式0”与“模式3”。
表 24‑1 SPI的四种模式
SPI模式 |
CPOL |
CPHA |
空闲时SCK时钟 |
采样时刻 |
0 |
0 |
0 |
低电平 |
奇数边沿 |
1 |
0 |
1 |
低电平 |
偶数边沿 |
2 |
1 |
0 |
高电平 |
奇数边沿 |
3 |
1 |
1 |
高电平 |
偶数边沿 |
24.2. STM32的SPI特性及架构¶
与I2C外设一样,STM32芯片也集成了专门用于SPI协议通讯的外设。
24.2.1. STM32的SPI外设简介¶
STM32的SPI外设可用作通讯的主机及从机,支持最高的SCK时钟频率为fpclk/2 (STM32F429型号的芯片默认f:sub:pclk1为90MHz, fpclk2为45MHz),完全支持SPI协议的4种模式,数据帧长度可设置为8位或16位, 可设置数据MSB先行或LSB先行。它还支持双线全双工(前面小节说明的都是这种模式)、双线单向以及单线模式。 其中双线单向模式可以同时使用MOSI及MISO数据线向一个方向传输数据,可以加快一倍的传输速度。 而单线模式则可以减少硬件接线,当然这样速率会受到影响。我们只讲解双线全双工模式。
STM32的SPI外设还支持I2S功能,I2S功能是一种音频串行通讯协议,在我们以后讲解MP3播放器的章节中会进行介绍。
24.2.2. STM32的SPI架构剖析¶
图 24‑5 SPI架构图
24.2.2.1. 通讯引脚¶
SPI的所有硬件架构都从 图24_5 中左侧MOSI、MISO、SCK及NSS线展开的。STM32芯片有多个SPI外设, 它们的SPI通讯信号引出到不同的GPIO引脚上,使用时必须配置到这些指定的引脚,见表 24‑2。关于GPIO引脚的复用功能,可查阅《STM32F4xx规格书》,以它为准。
表 24‑2 STM32F4xx的SPI引脚(整理自《STM32F4xx规格书》)
引脚 |
SPI编号 |
|||||
SPI1 |
SPI2 |
SPI3 |
SPI4 |
SPI5 |
SPI6 |
|
NSS |
PA7/PB5 |
PB15/PC3/PI3 |
PB5/PC12/PD6 |
PE6/PE14 |
PF9/PF11 |
PG14 |
CLK |
PA6/PB4 |
PB14/PC2/PI2 |
PB4/PC11 |
PE5/PE13 |
PF8/PH7 |
PG12 |
MISO |
PA5/PB3 |
PB10/PB13/PD3 |
PB3/PC10 |
PE2/PE12 |
PF7/PH6 |
PG13 |
MOSI |
PA4/PA15 |
PB9/PB12/PI0 |
PA4/PA15 |
PE4/PE11 |
PF6/PH5 |
PG8 |
其中SPI1、SPI4、SPI5、SPI6是APB2上的设备,最高通信速率达45Mbtis/s,SPI2、SPI3是APB1上的设备,最高通信速率为22.5Mbits/s。其它功能上没有差异。
24.2.2.2. 时钟控制逻辑¶
SCK线的时钟信号,由波特率发生器根据“控制寄存器CR1”中的BR[0:2]位控制, 该位是对fpclk时钟的分频因子,对fpclk的分频结果就是SCK引脚的输出时钟频率,计算方法见表 24‑3。
表 24‑3 BR位对fpclk的分频
BR[0:2] |
分频结果(SCK频率) |
BR[0:2] |
分频结果(SCK频率) |
000 |
fpclk/2 |
100 |
fpclk/32 |
001 |
fpclk/4 |
101 |
fpclk/64 |
010 |
fpclk/8 |
110 |
fpclk/128 |
011 |
fpclk/16 |
111 |
fpclk/256 |
其中的fpclk频率是指SPI所在的APB总线 频率,APB1为fpclk1,APB2为fpckl2。
通过配置“控制寄存器CR”的“CPOL位”及“CPHA”位可以把SPI设置成前面分析的四种 通讯模式。
24.2.2.3. 数据控制逻辑¶
SPI的MOSI及MISO都连接到数据移位寄存器上,数据移位寄存器的数据来源及目标接收、发送缓冲区以及MISO、MOSI线。当向外发送数据的时候,数据移位寄存器以“发送缓冲区”为数据源,把数据一位一位地通过数据线发送出去;当从外部接收数据的时候,数据移位寄存器把数据线采样到的数据一位一位地存储到“接收缓冲区”中。通过写SPI的“数据寄存器DR”把数据填充到发送F缓冲区中,通讯读“数据寄存器DR”,可以获取接收缓冲区中的内容。其中数据帧长度可以通过“控制寄存器CR1”的“DFF位”配置成8位及16位模式;配置“LSBFIRST位”可选择MSB先行还是LSB先行。
24.2.2.4. 整体控制逻辑¶
整体控制逻辑负责协调整个SPI外设,控制逻辑的工作模式根据我们配置的“控制寄存器(CR1/CR2)”的参数而改变,基本的控制参数包括前面提到的SPI模式、波特率、LSB先行、主从模式、单双向模式等等。在外设工作时,控制逻辑会根据外设的工作状态修改“状态寄存器(SR)”,我们只要读取状态寄存器相关的寄存器位,就可以了解SPI的工作状态了。除此之外,控制逻辑还根据要求,负责控制产生SPI中断信号、DMA请求及控制NSS信号线。
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不使用STM32 SPI外设的标准NSS信号线,而是更简单地使用普通的GPIO,软件控制它的电平输出,从而产生通讯起始和停止信号。
24.2.3. 通讯过程¶
STM32使用SPI外设通讯时,在通讯的不同阶段它会对“状态寄存器SR”的不同数据位写入参数,我们通过读取这些寄存器标志来了解通讯状态。
图24_6 中的是“主模式”流程,即STM32作为SPI通讯的主机端时的数据收发过程。
图 24‑6 主发送器通讯过程
主模式收发流程及事件说明如下:
控制NSS信号线,产生起始信号(图中没有画出);
把要发送的数据写入到“数据寄存器DR”中,该数据会被存储到发送缓冲区;
通讯开始,SCK时钟开始运行。MOSI把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一位一位地传输出去;MISO则把数据一位一位地存储进接收缓冲区中;
当发送完一帧数据的时候,“状态寄存器SR”中的“TXE标志位”会被置1,表 示传输完一帧,发送缓冲区已空;类似地,当接收完一帧数据 的时候,“RXNE标志位”会被置1,表示传输完一帧,接收缓冲区非空;
等待到“TXE标志位”为1时,若还要继续发送数据,则再次 往“数据寄存器DR”写入数据即可;等待到“RXNE标志位”为1时,通过读 取“数据寄存器DR”可以获取接收缓冲区中的内容。
假如我们使能了TXE或RXNE中断,TXE或RXNE置1时会产生SPI中断信号,进入同一个中断服务函数,到SPI中断服务程序后,可通过检查寄存器位来了解是哪一个事件,再分别进行处理。也可以使用DMA方式来收发“数据寄存器DR”中的数据。
24.3. SPI初始化结构体详解¶
跟其它外设一样,STM32HAL库提供了SPI初始化结构体及初始化函数来配置SPI外设。 初始化结构体及函数定义在库文件“stm32f4xx_hal_spi.h”及“stm32f4xx_hal_spi.c”中, 编程时我们可以结合这两个文件内的注释使用或参考库帮助文档。 了解初始化结构体后我们就能对SPI外设运用自如了,见 代码清单24_1。
代码清单 24‑1 SPI初始化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uint32_t Mode; /*设置SPI的主/从机端模式 */
uint32_t Direction; /*设置SPI的单双向模式 */
uint32_t DataSize; /*设置SPI的数据帧长度,可选8/16位 */
uint32_t CLKPolarity;/*设置时钟极性CPOL,可选高/低电平*/
uint32_t CLKPhase; /*设置时钟相位,可选奇/偶数边沿采样 */
uint32_t NSS; /*设置NSS引脚由SPI硬件控制还是软件控制*/
uint32_t BaudRatePrescaler; /*设置时钟分频因子,fpclk/分频数=fSCK */
uint32_t FirstBit; /*设置MSB/LSB先行 */
uint32_t TIMode; /*指定是否启用TI模式 */
uint32_t CRCCalculation; /*指定是否启用CRC计算*/
uint32_t CRCPolynomial; /*设置CRC校验的表达式*/
} SPI_InitTypeDef;
这些结构体成员说明如下,其中括号内的文字是对应参数在STM32标准库中定义的宏:
Mode:本成员设置SPI工作在主机模式(SPI_MODE_MASTER)或从机模式(SPI_MODE_SLAVE), 这两个模式的最大区别为SPI的SCK信号线的时序,SCK的时序是由通讯中的主机产生的。 若被配置为从机模式,STM32的SPI外设将接受外来的SCK信号。
Direction:本成员设置SPI的通讯方向,可设置为双线全双工(SPI_DIRECTION_2LINES), 双线只接收(SPI_DIRECTION_2LINES_RXONLY),单线SPI_DIRECTION_1LINE。
DataSize:本成员可以选择SPI通讯的数据帧大小是为 8位(SPI_DATASIZE_8BIT)还是16位(SPI_DATASIZE_16BIT)。
CLKPolarity和CLKPhase: 这两个成员配置SPI的时钟极性CLKPolarity和时钟相位CLKPhase, 这两个配置影响到SPI的通讯 模式,关于CLKPolarity和CLKPhase的说明参考前面“通讯模式”小节。 时钟极性CLKPolarity成员,可设置为高电平(SPI_POLARITY_HIGH)或低电平(SPI_POLARITY_LOW)。时钟 相位CPHA 则可以设置为SPI_PHASE_1EDGE(在SCK的奇数边沿采集数据) 或SPI_PHASE_2EDGE ( 在SCK的偶数边沿采集数据) 。
NSS:本成员配置NSS引脚的使用模式,可以选择为硬件模式(SPI_NSS_HARD )与软 件模式( SPI_NSS_SOFT ),在硬件模式中的SPI片选信号由SPI硬件自动产生,而软件模式则需要我们亲 自把相应的GPIO端口拉高或置低产生非片选和片选信号。实际中软件模式应用比较多。
BaudRatePrescaler: 本成员设置波特率分频因子,分频后的时钟即为SPI的SCK信号 线的时钟频率。这个成员参数可设置为fpclk的2、4、6、8、16、32、64、128、256分频。
FirstBit:所有串行的通讯协议都会有MSB先行(高位数据在前)还是LSB先行(低位数据在前)的问题, 而STM32的SPI模块可以通过这个结构体成员,对这个特性编程控制。
TIMode :指定是否启用TI模式。可选择为使能( SPI_TIMO DE_ENABLE ) 与不是能( SPI_TIMODE_DISABLE )。
CRCCalculation :指定是否启用CRC计算
SPI_CRCPolynomial: 这是SPI的CRC校验中的多项式 ,若我们使 用CRC校验时,就使用这个成员的参数(多项式),来计算CRC的值。
配置完这些结构体成员后,我们要调用HAL_SPI_Init函数把这些参数写入到寄存器中,实现 SPI的初始化,然后调用__HAL_SPI_ENABLE 来使能SPI外设。
24.4. SPI—读写串行FLASH实验¶
FLSAH存储器又称闪存,它与EEPROM都是掉电后数据不丢失的存储器,但FLASH存储器容量普遍大于EEPROM,现在基本取代了它的地位。我们生活中常用的U盘、SD卡、SSD固态硬盘以及我们STM32芯片内部用于存储程序的设备,都是FLASH类型的存储器。在存储控制上,最主要的区别是FLASH芯片只能一大片一大片地擦写,而在“I2C章节”中我们了解到EEPROM可以单个字节擦写。
本小节以一种使用SPI通讯的串行FLASH存储芯片的读写实验为大家讲解STM32的SPI使用方法。实验中STM32的SPI外设采用主模式,通过查询事件的方式来确保正常通讯。
24.4.1. 硬件设计¶
图 24‑7 SPI串行FLASH硬件连接图
本实验板中的FLASH芯片(型号:W25Q128)是一种使用SPI通讯协议的NOR FLASH存储器,它的CS/CLK/DIO/DO引脚分别连接到了 STM32对应的SDI引脚NSS/SCK/MOSI/MISO上,其中STM32的NSS引脚是一个普通的GPIO,不是SPI的专用NSS引脚,所以程序中我们要使用软件控制的方式。
FLASH芯片中还有WP和HOLD引脚。WP引脚可控制写保护功能,当该引脚为低电平时,禁止写入数据。我们直接接电源,不使用写保护功能。HOLD引脚可用于暂停通讯,该引脚为低电平时,通讯暂停,数据输出引脚输出高阻抗状态,时钟和数据输入引脚无效。我们直接接电源,不使用通讯暂停功能。
关于FLASH芯片的更多信息,可参考其数据手册《W25Q128》来了解。若您使用的实验板FLASH的型号或控制引脚不一样,只需根据我们的工程修改即可,程序的控制原理相同。
24.4.2. 软件设计¶
为了使工程更加有条理,我们把读写FLASH相关的代码独立分开存储,方便以后移植。在“工程模板”之上新建“bsp_spi_flash.c”及“bsp_spi_flash.h”文件,这些文件也可根据您的喜好命名,它们不属于STM32HAL库的内容,是由我们自己根据应用需要编写的。
24.4.2.1. 编程要点¶
初始化通讯使用的目标引脚及端口时钟;
使能SPI外设的时钟;
配置SPI外设的模式、地址、速率等参数并使能SPI外设;
编写基本SPI按字节收发的函数;
编写对FLASH擦除及读写操作的的函数;
编写测试程序,对读写数据进行校验。
24.4.2.2. 代码分析¶
24.4.2.2.1. SPI硬件相关宏定义¶
我们把SPI硬件相关的配置都以宏的形式定义到 “bsp_spi_flash.h”文件中,见 代码清单24_2。
代码清单 24‑2 SPI硬件配置相关的宏
//SPI号及时钟初始化函数
#define SPIx SPI1
#define SPIx_CLK_ENABLE() __HAL_RCC_SPI1_CLK_ENABLE()
#define SPIx_SCK_GPIO_CLK_ENABLE() __HAL_RCC_GPIOB_CLK_ENABLE()
#define SPIx_MISO_GPIO_CLK_ENABLE() __HAL_RCC_GPIOB_CLK_ENABLE()
#define SPIx_MOSI_GPIO_CLK_ENABLE() __HAL_RCC_GPIOB_CLK_ENABLE()
#define SPIx_CS_GPIO_CLK_ENABLE() __HAL_RCC_GPIOG_CLK_ENABLE()
#define SPIx_FORCE_RESET() __HAL_RCC_SPI1_FORCE_RESET()
#define SPIx_RELEASE_RESET() __HAL_RCC_SPI1_RELEASE_RESET()
//SCK引脚
#define SPIx_SCK_PIN GPIO_PIN_3
#define SPIx_SCK_GPIO_PORT GPIOB
#define SPIx_SCK_AF GPIO_AF5_SPI1
//MISO引脚
#define SPIx_MISO_PIN GPIO_PIN_4
#define SPIx_MISO_GPIO_PORT GPIOB
#define SPIx_MISO_AF GPIO_AF5_SPI1
//MOSI引脚
#define SPIx_MOSI_PIN GPIO_PIN_5
#define SPIx_MOSI_GPIO_PORT GPIOB
#define SPIx_MOSI_AF GPIO_AF5_SPI1
//CS(NSS)引脚
#define FLASH_CS_PIN GPIO_PIN_6
#define FLASH_CS_GPIO_PORT GPIOG
//设置为高电平
#define digitalHi(p,i) {p->BSRR=i;}
//输出低电平
#define digitalLo(p,i) {p->BSRR=(uint32_t)i << 16;}
#define SPI_FLASH_CS_LOW() digitalLo(FLASH_CS_GPIO_PORT,FLASH_CS_PIN )
#define SPI_FLASH_CS_HIGH() digitalHi(FLASH_CS_GPIO_PORT,FLASH_CS_PIN )
以上代码根据硬件连接,把与FLASH通讯使用的SPI号、GPIO等都以宏封装起来, 并且定义了控制CS(NSS)引脚输出电平的宏,以便配置产生起始和停止信号时使用。
24.4.2.2.2. 初始化SPI的 GPIO¶
利用上面的宏,编写SPI的初始化函数,见 代码清单24_3。
代码清单 24‑3 SPI的初始化函数(GPIO初始化部分)
/**
* @brief SPI MSP 初始化
* 此函数配置此示例中使用的硬件资源:
* - 外设时钟使能
* - 外设引脚配置
* @param hspi: SPI句柄指针
* @retval 无
*/
void HAL_SPI_MspInit(SPI_HandleTypeDef *hspi)
{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
/*##-1- Enable peripherals and GPIO Clocks */
/* Enable GPIO TX/RX clock */
SPIx_SCK_GPIO_CLK_ENABLE();
SPIx_MISO_GPIO_CLK_ENABLE();
SPIx_MOSI_GPIO_CLK_ENABLE();
SPIx_CS_GPIO_CLK_ENABLE();
/* Enable SPI clock */
SPIx_CLK_ENABLE();
/*##-2- Configure peripheral GPIO */
/* SPI SCK GPIO pin configuration */
GPIO_InitStruct.Pin = SPIx_SCK_PIN;
GPIO_InitStruct.Mode = 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Struct.Pull = GPIO_PULLUP;
GPIO_InitStruct.Speed = GPIO_SPEED_FAST;
GPIO_InitStruct.Alternate = SPIx_SCK_AF;
HAL_GPIO_Init(SPIx_SCK_GPIO_PORT, &GPIO_InitStruct);
/* SPI MISO GPIO pin configuration */
GPIO_InitStruct.Pin = SPIx_MISO_PIN;
GPIO_InitStruct.Alternate = SPIx_MISO_AF;
HAL_GPIO_Init(SPIx_MISO_GPIO_PORT, &GPIO_InitStruct);
/* SPI MOSI GPIO pin configuration */
GPIO_InitStruct.Pin = SPIx_MOSI_PIN;
GPIO_InitStruct.Alternate = SPIx_MOSI_AF;
HAL_GPIO_Init(SPIx_MOSI_GPIO_PORT, &GPIO_InitStruct);
GPIO_InitStruct.Pin = FLASH_CS_PIN ;
GPIO_InitStruct.Mode = GPIO_MODE_OUTPUT_PP;
HAL_GPIO_Init(FLASH_CS_GPIO_PORT, &GPIO_InitStruct);
}
与所有使用到GPIO的外设一样,都要先把使用到的GPIO引脚模式初始化,配置好复用功能。GPIO初始化流程如下:
使用GPIO_InitTypeDef定义GPIO初始化结构体变量,以便下面用于存储GPIO配置;
调用库函数SPIx_SCK_GPIO_CLK_ENABLE(),SPIx_MISO_GPIO_CLK_ENA BLE()等完成SPI相关引脚的时钟使能。调用库函数SPIx_CLK_ENABLE()完成SPI外设的使能。
向GPIO初始化结构体赋值,把SCK/MOSI/MISO引脚初始化成复用 推挽模式。而CS(NSS)引脚由于使用软件控制,我们把它配置为普通的推挽输出模式。
使用以上初始化结构体的配置,调用HAL_GPIO_Init函数向分别寄存器写入参数,完成GPIO的初始化。
24.4.2.2.3. 配置SPI的模式¶
以上只是配置了SPI使用的引脚,对SPI外设模式的配置。在配置STM32的SPI模式前,我们要先了解从机端的SPI模式。 本例子中可通过查阅FLASH数据手册《W25Q128》获取。根据FLASH芯片的说明,它支持SPI模式0及模式3,支持双线全双工, 使用MSB先行模式,支持最高通讯时钟为104MHz,数据帧长度为8位。我们要把STM32的SPI外设中的这些参数配置一致。 见 代码清单24_4。
代码清单 24‑4 配置SPI模式
void SPI_FLASH_Init(void)
{
/* Set the SPI parameters */
SpiHandle.Instance = SPIx;
SpiHandle.Init.BaudRatePrescaler = SPI_BAUDRATEPRESCALER_2;
SpiHandle.Init.Direction = SPI_DIRECTION_2LINES;
SpiHandle.Init.CLKPhase = SPI_PHASE_2EDGE;
SpiHandle.Init.CLKPolarity = SPI_POLARITY_HIGH;
SpiHandle.Init.CRCCalculation = SPI_CRCCALCULATION_DISABLE;
SpiHandle.Init.CRCPolynomial = 7;
SpiHandle.Init.DataSize = SPI_DATASIZE_8BIT;
SpiHandle.Init.FirstBit = SPI_FIRSTBIT_MSB;
SpiHandle.Init.NSS = SPI_NSS_SOFT;
SpiHandle.Init.TIMode = SPI_TIMODE_DISABLE;
SpiHandle.Init.Mode = SPI_MODE_MASTER;
HAL_SPI_Init(&SpiHandle);
__HAL_SPI_ENABLE(&SpiHandle);
}
这段代码中,把STM32的SPI外设配置为主机端,双线全双工模式,数据帧长度为8位,使用SPI模式3(CLKPolarity =1,CLKPhase =1), NSS引脚由软件控制以及MSB先行模式。由于我们与FLASH芯片通讯不需要CRC校验,并没有使能SPI的CRC功能, 这时CRC计算式的成员值是无效的。 赋值结束后调用库函数HAL_SPI_Init把这些配置写入寄存器,并调用__HAL_SPI_ENABLE函数使能外设。
24.4.2.2.4. 使用SPI发送和接收一个字节的数据¶
初始化好SPI外设后,就可以使用SPI通讯了,复杂的数据通讯都是由单个字节数据收发组成的,我们看看它的代码实现, 见 代码清单24_5。
代码清单 24‑5 使用SPI发送和接收一个字节的数据
#define Dummy_Byte 0xFF
/*
* @brief 使用SPI发送一个字节的数据
* @param byte:要发送的数据
* @retval 返回接收到的数据
*/
u8 SPI_FLASH_SendByte(u8 byte)
{
SPITimeout = SPIT_FLAG_TIMEOUT;
/* 等待发送缓冲区为空,TXE事件 */
while (__HAL_SPI_GET_FLAG( &SpiHandle, SPI_FLAG_TXE ) == RESET)
{
if ((SPITimeout--) == 0) return SPI_TIMEOUT_UserCallback(0);
}
/* 写入数据寄存器,把要写入的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区 */
SPI_I2S_SendData(FLASH_SPI, byte);
SPITimeout = SPIT_FLAG_TIMEOUT;
/* 等待接收缓冲区非空,RXNE事件 */
while (__HAL_SPI_GET_FLAG( &SpiHandle, SPI_FLAG_RXNE ) == RESET)
{
if ((SPITimeout--) == 0) return SPI_TIMEOUT_UserCallback(1);
}
/* 读取数据寄存器,获取接收缓冲区数据 */
return READ_REG(SpiHandle.Instance->DR);
}
/**
* @brief 使用SPI读取一个字节的数据
* @param 无
* @retval 返回接收到的数据
*/
u8 SPI_FLASH_ReadByte(void)
{
return (SPI_FLASH_SendByte(Dummy_Byte));
}
SPI_FLASH_SendByte发送单字节函数中包含了等待事件的超时处理,这部分原理跟I2C中的一样,在此不再赘述。
SPI_FLASH_SendByte函数实现了前面讲的“SPI通讯过程”:
本函数中不包含SPI起始和停止信号,只是收发的主要过程,所以在调用本函数前后要做好起始和停止信号的操作;
对SPITimeout变量赋值为宏SPIT_FLAG_TIMEOUT。这个SPITimeout变量在下面的while循 中每次循环减1,该循环通过调用库函数SPI_I2S_GetFlagStatus检测事件,若检测 到事件,则进入通讯的下一阶段,若未检测到事件则停留在此处一直检测,当检测SPIT_FLAG_TIMEOUT次都还没 等待到事件则认为通讯失败,调用的SPI_TIMEOUT_UserCallback输出调试信息,并退出通讯;
通过检测TXE标志,获取发送缓冲区的状态,若发送缓冲区为空,则表示可能存在的上一个数据已经发送完毕;
等待至发送缓冲区为空后,调用库函数SPI_I2S_SendData把要发送 的数据“byte”写入到SPI的数据寄存器DR,写入SPI数据寄存器的数据会存储 到发送缓冲区,由SPI外设发送出去;
写入完毕后等待RXNE事件,即接收缓冲区非空事件。由于SPI双线全双 工模式下MOSI与MISO数据传输是同步的(请对比“SPI通讯过程 ”阅读),当接收缓冲区 非空时,表示上面的数据发送完毕,且接收缓冲区也收到新的数据;
等待至接收缓冲区非空时,通过调用库函数SPI_I2S_ReceiveData读取SPI的数据寄 存器DR,就可以获取接收缓冲区中的新数据了。代码中使用关键字“return”把接收到的 这个数据作为SPI_FLASH_SendByte函数的返回值,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下面 定义的SPI接收数据函数SPI_FLASH_ReadByte,它只是简单地调用了SPI_FLASH_SendByte函数发 送数据“Dummy_Byte”,然后获取其返回值(因为不关注发送的数据,所以此时的输入参数“Dummy_Byte”可以为任意值)。可 以这样做的原因是SPI的接收过程和发送过程实质是一样的,收发同步进行,关键在于我们的上层应用中,关注的是发送还是接收的数据。
24.4.2.2.5. 控制FLASH的指令¶
搞定SPI的基本收发单元后,还需要了解如何对FLASH芯片进行读写。FLASH芯片自定义了很多指令,我们通过控制STM32利用SPI总线向FLASH芯片发送指令,FLASH芯片收到后就会执行相应的操作。
而这些指令,对主机端(STM32)来说,只是它遵守最基本的SPI通讯协议发送出的数据,但在设备端(FLASH芯片)把这些数据解释成不同的意义,所以才成为指令。查看FLASH芯片的数据手册《W25Q128》,可了解各种它定义的各种指令的功能及指令格式,见表 24‑4。
表 24‑4 FLASH常用芯片指令表(摘自规格书《W25Q64》)
指令 |
第一字节(指令编码) |
第二字节 |
第三字节 |
第四字节 |
第五字节 |
第六字节 |
第七-N字节 |
Write Enable |
06h |
||||||
Write Disable |
04h |
||||||
Read Status Register |
05h |
(S7–S0) |
|||||
Write Status Register |
01h |
(S7–S0) |
|||||
Read Data |
03h |
A23–A16 |
A15–A8 |
A7–A0 |
(D7–D0) |
(Next byte) |
continuous |
Fast Read |
0Bh |
A23–A16 |
A15–A8 |
A7–A0 |
dummy |
(D7–D0) |
(Next Byte) continuous |
Fast Read Dual Output |
3Bh |
A23–A16 |
A15–A8 |
A7–A0 |
dummy |
I/O = (D6,D4,D2,D0) O = (D7,D5,D3,D1) |
(one byte per 4 clocks, continuous) |
Page Program |
02h |
A23–A16 |
A15–A8 |
A7–A0 |
D7–D0 |
Next byte |
Up to 256 bytes |
Block Erase(64KB) |
D8h |
A23–A16 |
A15–A8 |
A7–A0 |
|||
Sector Erase(4KB) |
20h |
A23–A16 |
A15–A8 |
A7–A0 |
|||
Chip Erase |
C7h |
||||||
Power-down |
B9h |
||||||
Release Power- down / Device ID |
ABh |
dummy |
dummy |
dummy |
(ID7-ID0) |
||
Manufacturer/ Device ID |
90h |
dummy |
dummy |
00h |
(M7-M0) |
(ID7-ID0) |
|
JEDEC ID |
9Fh |
(M7-M0) 生产厂商 |
(ID15-ID8) 存储器类型 |
(ID7-ID0) 容量 |
该表中的第一列为指令名,第二列为指令编码,第三至第N列的具体内容根据指令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其中带括号的字节参数,方向为FLASH向主机传输,即命令响应,不带括号的则为主机向FLASH传输。表中“A0~A23”指FLASH芯片内部存储器组织的地址;“M0~M7”为厂商号(MANUFACTURER ID);“ID0-ID15”为FLASH芯片的ID;“dummy”指该处可为任意数据;“D0~D7”为FLASH内部存储矩阵的内容。
在FLSAH芯片内部,存储有固定的厂商编号(M7-M0)和不同类型FLASH芯片独有的编号(ID15-ID0),见表 24‑5。
表 24‑5 FLASH数据手册的设备ID说明
FLASH型号 |
厂商号(M7-M0) |
FLASH型号(ID15-ID0) |
---|---|---|
W25Q64 |
EF h |
4017 h |
W25Q128 |
EF h |
4018 h |
W25Q256 |
EF h |
4019 h |
通过指令表中的读ID指令“JEDEC ID”可以获取这两个编号,该指令编码为“9F h”,其中“9F h”是指16进制数“9F” (相当于C语言中的0x9F)。紧跟指令编码的三个字节分别为FLASH芯片输出的“(M7-M0)”、“(ID15-ID8)”及“(ID7-ID0)”。
此处我们以该指令为例,配合其指令时序图进行讲解,见 图24_8。
图 24‑8 FLASH读ID指令“JEDEC ID”的时序(摘自规格书《W25Q128》)
主机首先通过MOSI线向FLASH芯片发送第一个字节数据为“9F h”,当FLASH芯片收到该数据后,它会解读成主机向它发送了“JEDEC指令”,然后它就作出该命令的响应: 通过MISO线把它的厂商ID(M7-M0)及芯片类型(ID15-0)发送给主机,主机接收到指令响应后可进行校验。常见的应用是主机端通过读取设备ID来测试硬件是否连接正常,或用于识别设备。
对于FLASH芯片的其它指令,都是类似的,只是有的指令包含多个字节,或者响应包含更多的数据。
实际上,编写设备驱动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首先我们要确定设备使用的是什么通讯协议。 如上一章的EEPROM使用的是I2C,本章的FLASH使用的是SPI。那么我们就先根据它的通讯协议, 选择好STM32的硬件模块,并进行相应的I2C或SPI模块初始化。接着,我们要了解目标设备的相关指令, 因为不同的设备,都会有相应的不同的指令。如EEPROM中会把第一个数据解释为内部存储矩阵的地址(实质就是指令)。 而FLASH则定义了更多的指令,有写指令,读指令,读ID指令等等。最后,我们根据这些指令的格式要求,使用通讯协议向设备发送指令,达到控制设备的目标。
24.4.2.2.6. 定义FLASH指令编码表¶
为了方便使用,我们把FLASH芯片的常用指令编码使用宏来封装起来, 后面需要发送指令编码的时候我们直接使用这些宏即可, 见 代码清单24_6。
代码清单 24‑6 FLASH指令编码表
/*FLASH常用命令*/
#define W25X_WriteEnable 0x06
#define W25X_WriteDisable 0x04
#define W25X_ReadStatusReg 0x05
#define W25X_WriteStatusReg 0x01
#define W25X_ReadData 0x03
#define W25X_FastReadData 0x0B
#define W25X_FastReadDual 0x3B
#define W25X_PageProgram 0x02
#define W25X_BlockErase 0xD8
#define W25X_SectorErase 0x20
#define W25X_ChipErase 0xC7
#define W25X_PowerDown 0xB9
#define W25X_ReleasePowerDown 0xAB
#define W25X_DeviceID 0xAB
#define W25X_ManufactDeviceID 0x90
#define W25X_JedecDeviceID 0x9F
/*其它*/
#define sFLASH_ID 0XEF4018
#define Dummy_Byte 0xFF
24.4.2.2.7. 读取FLASH芯片ID¶
根据“JEDEC”指令的时序,我们把读取FLASH ID的过程编写成一个函数,见 代码清单24_7。
代码清单 24‑7 读取FLASH芯片ID
/*
* @brief 读取FLASH ID
* @param 无
* @retval FLASH ID
*/
u32 SPI_FLASH_ReadID(void)
{
u32 Temp = 0, Temp0 = 0, Temp1 = 0, Temp2 = 0;
/* 开始通讯:CS低电平 */
SPI_FLASH_CS_LOW();
/* 发送JEDEC指令,读取ID */
SPI_FLASH_SendByte(W25X_JedecDeviceID);
/* 读取一个字节数据 */
Temp0 = SPI_FLASH_SendByte(Dummy_Byte);
/* 读取一个字节数据 */
Temp1 = SPI_FLASH_SendByte(Dummy_Byte);
/* 读取一个字节数据 */
Temp2 = SPI_FLASH_SendByte(Dummy_Byte);
/* 停止通讯:CS高电平 */
SPI_FLASH_CS_HIGH();
/*把数据组合起来,作为函数的返回值*/
Temp = (Temp0 << 16) | (Temp1 << 8) | Temp2;
return Temp;
}
这段代码利用控制CS引脚电平的宏“SPI_FLASH_CS_LOW/HIGH”以及前面编写的单字节收发函数SPI_FLASH_SendByte,很清晰地实现了“JEDEC ID”指令的时序:发送一个字节的指令编码“W25X_JedecDeviceID”,然后读取3个字节,获取FLASH芯片对该指令的响应,最后把读取到的这3个数据合并到一个变量Temp中,然后作为函数返回值,把该返回值与我们定义的宏“sFLASH_ID”对比,即可知道FLASH芯片是否正常。
24.4.2.2.8. FLASH写使能以及读取当前状态¶
在向FLASH芯片存储矩阵写入数据前,首先要使能写操作,通过“Write Enable”命令即可写使能,见 代码清单24_8。
代码清单 24‑8 写使能命令
/*
* @brief 向FLASH发送 写使能 命令
* @param none
* @retval none
*/
void SPI_FLASH_WriteEnable(void)
{
/* 通讯开始:CS低 */
SPI_FLASH_CS_LOW();
/* 发送写使能命令*/
SPI_FLASH_SendByte(W25X_WriteEnable);
/*通讯结束:CS高 */
SPI_FLASH_CS_HIGH();
}
与EEPROM一样,由于FLASH芯片向内部存储矩阵写入数据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并不是在总线通讯结束的一瞬间完成的, 所以在写操作后需要确认FLASH芯片“空闲”时才能进行再次写入。为了表示自己的工作状态, FLASH芯片定义了一个状态寄存器,见 图24_9。
图 24‑9 FLASH芯片的状态寄存器
我们只关注这个状态寄存器的第0位“BUSY”,当这个位为“1”时,表明FLASH芯片处于忙碌状态,它可能正在对内部的存储矩阵进行“擦除”或“数据写入”的操作。
利用指令表中的“Read Status Register”指令可以获取FLASH芯片状态寄存器的内容,其时序见 图24_10。
图 24‑10 读取状态寄存器的时序
只要向FLASH芯片发送了读状态寄存器的指令,FLASH芯片就会持续向主机返回最新的状态寄存器内容, 直到收到SPI通讯的停止信号。据此我们编写了具有等待FLASH芯片写入结束功能的函数,见 代码清单24_9。
代码清单 24‑9 通过读状态寄存器等待FLASH芯片空闲
/* WIP(busy)标志,FLASH内部正在写入 */
#define WIP_Flag 0x01
/*
* @brief 等待WIP(BUSY)标志被置0,即等待到FLASH内部数据写入完毕
* @param none
* @retval none
*/
void SPI_FLASH_WaitForWriteEnd(void)
{
u8 FLASH_Status = 0;
/* 选择 FLASH: CS 低 */
SPI_FLASH_CS_LOW();
/* 发送 读状态寄存器 命令 */
SPI_FLASH_SendByte(W25X_ReadStatusReg);
/* 若FLASH忙碌,则等待 */
do
{
/* 读取FLASH芯片的状态寄存器 */
FLASH_Status = SPI_FLASH_SendByte(Dummy_Byte);
}
while ((FLASH_Status & WIP_Flag) == SET); /* 正在写入标志 */
/* 停止信号 FLASH: CS 高 */
SPI_FLASH_CS_HIGH();
}
这段代码发送读状态寄存器的指令编码“W25X_ReadStatusReg”后,在while循环里持续获取寄存器的内容并检验它的“WIP_Flag标志”(即BUSY位),一直等待到该标志表示写入结束时才退出本函数,以便继续后面与FLASH芯片的数据通讯。
24.4.2.2.9. FLASH扇区擦除¶
由于FLASH存储器的特性决定了它只能把原来为“1”的数据位改写成“0”,而原来为“0”的数据位不能直接改写为“1”。所以这里涉及到数据“擦除”的概念,在写入前,必须要对目标存储矩阵进行擦除操作,把矩阵中的数据位擦除为“1”,在数据写入的时候,如果要存储数据“1”,那就不修改存储矩阵 ,在要存储数据“0”时,才更改该位。
通常,对存储矩阵擦除的基本操作单位都是多个字节进行,如本例子中的FLASH芯片支持“扇区擦除”、“块擦除”以及“整片擦除”,见表 24‑6。
表 24‑6 本实验FLASH芯片的擦除单位
擦除单位 |
大小 |
扇区擦除Sector Erase |
4KB |
块擦除Block Erase |
64KB |
整片擦除Chip Erase |
整个芯片完全擦除 |
FLASH芯片的最小擦除单位为扇区(Sector),而一个块(Block)包含16个扇区,其内部存储矩阵分布见 图24_11。
图 24‑11 FLASH芯片的存储矩阵
使用扇区擦除指令“Sector Erase”可控制FLASH芯片开始擦写,其指令时序见 图24_12。
图 24‑12 扇区擦除时序
扇区擦除指令的第一个字节为指令编码,紧接着发送的3个字节用于表示要擦除的存储矩阵地址。 要注意的是在扇区擦除指令前,还需要先发送“写使能”指令,发送扇区擦除指令后, 通过读取寄存器状态等待扇区擦除操作完毕,代码实现见 代码清单24_10。
代码清单 24‑10 擦除扇区
/*
* @brief 擦除FLASH扇区
* @param SectorAddr:要擦除的扇区地址
* @retval 无
*/
void SPI_FLASH_SectorErase(u32 SectorAddr)
{
/* 发送FLASH写使能命令 */
SPI_FLASH_WriteEnable();
SPI_FLASH_WaitForWriteEnd();
/* 擦除扇区 */
/* 选择FLASH: CS低电平 */
SPI_FLASH_CS_LOW();
/* 发送扇区擦除指令*/
SPI_FLASH_SendByte(W25X_SectorErase);
/*发送擦除扇区地址的高位*/
SPI_FLASH_SendByte((SectorAddr & 0xFF0000) >> 16);
/* 发送擦除扇区地址的中位 */
SPI_FLASH_SendByte((SectorAddr & 0xFF00) >> 8);
/* 发送擦除扇区地址的低位 */
SPI_FLASH_SendByte(SectorAddr & 0xFF);
/* 停止信号 FLASH: CS 高电平 */
SPI_FLASH_CS_HIGH();
/* 等待擦除完毕*/
SPI_FLASH_WaitForWriteEnd();
}
这段代码调用的函数在前面都已讲解,只要注意发送擦除地址时高位在前即可。调用扇区擦除指令时注意输入的地址要对齐到4KB。
24.4.2.2.10. FLASH的页写入¶
目标扇区被擦除完毕后,就可以向它写入数据了。与EEPROM类似,FLASH芯片也有页写入命令, 使用页写入命令最多可以一次向FLASH传输256个字节的数据,我们把这个单位为页大小。 FLASH页写入的时序见 图24_13。
图 24‑13 FLASH芯片页写入
从时序图可知,第1个字节为“页写入指令”编码,2-4字节为要写入的“地址A”,接着的是要写入的内容,最多个可以发送256字节数据,这些数据将会从“地址A”开始,按顺序写入到FLASH的存储矩阵。若发送的数据超出256个,则会覆盖前面发送的数据。
与擦除指令不一样,页写入指令的地址并不要求按256字节对齐,只要确认目标存储单元是擦除状态即可(即被擦除后没有被写入过)。所以,若对“地址x”执行页写入指令后,发送了200个字节数据后终止通讯,下一次再执行页写入指令,从“地址(x+200)”开始写入200个字节也是没有问题的(小于256均可)。 只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基本擦除单元是4KB,一般都以扇区为单位进行读写,想深入了解,可学习我们的“FLASH文件系统”相关的例子。
把页写入时序封装成函数,其实现见 代码清单24_11。
代码清单 24‑11 FLASH的页写入
/**
* @brief 对FLASH按页写入数据,调用本函数写入数据前需要先擦除扇区
* @param pBuffer,要写入数据的指针
* @param WriteAddr,写入地址
* @param NumByteToWrite,写入数据长度,必须小于等于页大小
* @retval 无
*/
void SPI_FLASH_PageWrite(u8* pBuffer, u32 WriteAddr, u16 NumByteToWrite)
{
/* 发送FLASH写使能命令 */
SPI_FLASH_WriteEnable();
/* 选择FLASH: CS低电平 */
SPI_FLASH_CS_LOW();
/* 写送写指令*/
SPI_FLASH_SendByte(W25X_PageProgram);
/*发送写地址的高位*/
SPI_FLASH_SendByte((WriteAddr & 0xFF0000) >> 16);
/*发送写地址的中位*/
SPI_FLASH_SendByte((WriteAddr & 0xFF00) >> 8);
/*发送写地址的低位*/
SPI_FLASH_SendByte(WriteAddr & 0xFF);
if (NumByteToWrite > SPI_FLASH_PerWritePageSize)
{
NumByteToWrite = SPI_FLASH_PerWritePageSize;
FLASH_ERROR("SPI_FLASH_PageWrite too large!");
}
/* 写入数据*/
while (NumByteToWrite--)
{
/* 发送当前要写入的字节数据 */
SPI_FLASH_SendByte(*pBuffer);
/* 指向下一字节数据 */
pBuffer++;
}
/* 停止信号 FLASH: CS 高电平 */
SPI_FLASH_CS_HIGH();
/* 等待写入完毕*/
SPI_FLASH_WaitForWriteEnd();
}
这段代码的内容为:先发送“写使能”命令,接着才开始页写入时序,然后发送指令编码、地址,再把要写入的数据一个接一个地发送出去,发送完后结束通讯,检查FLASH状态寄存器,等待FLASH内部写入结束。
24.4.2.2.11. 不定量数据写入¶
应用的时候我们常常要写入不定量的数据,直接调用“页写入”函数并不是特别方便,所以我们在它的基础上编写了“不定量数据写入”的函数, 基实现见 代码清单24_12。
代码清单 24‑12不定量数据写入
/**
* @brief 对FLASH写入数据,调用本函数写入数据前需要先擦除扇区
* @param pBuffer,要写入数据的指针
* @param WriteAddr,写入地址
* @param NumByteToWrite,写入数据长度
* @retval 无
*/
void SPI_FLASH_BufferWrite(u8* pBuffer, u32 WriteAddr, u16 NumByteToWrite)
{
u8 NumOfPage = 0, NumOfSingle = 0, Addr = 0, count = 0, temp = 0;
/*mod运算求余,若writeAddr是SPI_FLASH_PageSize整数倍,运算结果Addr值为0*/
Addr = WriteAddr % SPI_FLASH_PageSize;
/*差count个数据值,刚好可以对齐到页地址*/
count = SPI_FLASH_PageSize - Addr;
/*计算出要写多少整数页*/
NumOfPage = NumByteToWrite / SPI_FLASH_PageSize;
/*mod运算求余,计算出剩余不满一页的字节数*/
NumOfSingle = NumByteToWrite % SPI_FLASH_PageSize;
/* Addr=0,则WriteAddr 刚好按页对齐 aligned */
if (Addr == 0)
{
/* NumByteToWrite < SPI_FLASH_PageSize */
if (NumOfPage == 0)
{
SPI_FLASH_PageWrite(pBuffer, WriteAddr, NumByteToWrite);
}
else /* NumByteToWrite > SPI_FLASH_PageSize */
{
/*先把整数页都写了*/
while (NumOfPage--)
{
SPI_FLASH_PageWrite(pBuffer, WriteAddr, SPI_FLASH_PageSize);
WriteAddr += SPI_FLASH_PageSize;
pBuffer += SPI_FLASH_PageSize;
}
/*若有多余的不满一页的数据,把它写完*/
SPI_FLASH_PageWrite(pBuffer, WriteAddr, NumOfSingle);
}
}
/* 若地址与 SPI_FLASH_PageSize 不对齐 */
else
{
/* NumByteToWrite < SPI_FLASH_PageSize */
if (NumOfPage == 0)
{
/*当前页剩余的count个位置比NumOfSingle小,写不完*/
if (NumOfSingle > count)
{
temp = NumOfSingle - count;
/*先写满当前页*/
SPI_FLASH_PageWrite(pBuffer, WriteAddr, count);
WriteAddr += count;
pBuffer += count;
/*再写剩余的数据*/
SPI_FLASH_PageWrite(pBuffer, WriteAddr, temp);
}
else /*当前页剩余的count个位置能写完NumOfSingle个数据*/
{
SPI_FLASH_PageWrite(pBuffer, WriteAddr, NumByteToWrite);
}
}
else /* NumByteToWrite > SPI_FLASH_PageSize */
{
/*地址不对齐多出的count分开处理,不加入这个运算*/
NumByteToWrite -= count;
NumOfPage = NumByteToWrite / SPI_FLASH_PageSize;
NumOfSingle = NumByteToWrite % SPI_FLASH_PageSize;
SPI_FLASH_PageWrite(pBuffer, WriteAddr, count);
WriteAddr += count;
pBuffer += count;
/*把整数页都写了*/
while (NumOfPage--)
{
SPI_FLASH_PageWrite(pBuffer, WriteAddr, SPI_FLASH_PageSize);
WriteAddr += SPI_FLASH_PageSize;
pBuffer += SPI_FLASH_PageSize;
}
/*若有多余的不满一页的数据,把它写完*/
if (NumOfSingle != 0)
{
SPI_FLASH_PageWrite(pBuffer, WriteAddr, NumOfSingle);
}
}
}
}
这段代码与EEPROM章节中的“快速写入多字节”函数原理是一样的,运算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区别是页的大小以及实际数据写入的时候,使用的是针对FLASH芯片的页写入函数,且在实际调用这个“不定量数据写入”函数时,还要注意确保目标扇区处于擦除状态。
24.4.2.2.12. 从FLASH读取数据¶
相对于写入,FLASH芯片的数据读取要简单得多,使用读取指令“Read Data”即可,其指令时序见 图24_14。
图 24‑14 SPI FLASH读取数据时序
发送了指令编码及要读的起始地址后,FLASH芯片就会按地址递增的方式返回存储矩阵的内容,读取的数据量没有限制, 只要没有停止通讯,FLASH芯片就会一直返回数据。代码实现见 代码清单24_13。
代码清单 24‑13 从FLASH读取数据
/**
* @brief 读取FLASH数据
* @param pBuffer,存储读出数据的指针
* @param ReadAddr,读取地址
* @param NumByteToRead,读取数据长度
* @retval 无
*/
void SPI_FLASH_BufferRead(u8* pBuffer, u32 ReadAddr, u16 NumByteToRead)
{
/* 选择FLASH: CS低电平 */
SPI_FLASH_CS_LOW();
/* 发送 读 指令 */
SPI_FLASH_SendByte(W25X_ReadData);
/* 发送 读 地址高位 */
SPI_FLASH_SendByte((ReadAddr & 0xFF0000) >> 16);
/* 发送 读 地址中位 */
SPI_FLASH_SendByte((ReadAddr& 0xFF00) >> 8);
/* 发送 读 地址低位 */
SPI_FLASH_SendByte(ReadAddr & 0xFF);
/* 读取数据 */
while (NumByteToRead--)
{
/* 读取一个字节*/
*pBuffer = SPI_FLASH_SendByte(Dummy_Byte);
/* 指向下一个字节缓冲区 */
pBuffer++;
}
/* 停止信号 FLASH: CS 高电平 */
SPI_FLASH_CS_HIGH();
}
由于读取的数据量没有限制,所以发送读命令后一直接收NumByteToRead个数据到结束即可。
24.4.2.3. main函数¶
最后我们来编写main函数,进行FLASH芯片读写校验,见 代码清单24_14。
代码清单 24‑14 main函数
/* 获取缓冲区的长度 */
#define TxBufferSize1 (countof(TxBuffer1) - 1)
#define RxBufferSize1 (countof(TxBuffer1) - 1)
#define countof(a) (sizeof(a) / sizeof(*(a)))
#define BufferSize (countof(Tx_Buffer)-1)
#define FLASH_WriteAddress 0x00000
#define FLASH_ReadAddress FLASH_WriteAddress
#define FLASH_SectorToErase FLASH_WriteAddress
/* 发送缓冲区初始化 */
uint8_t Tx_Buffer[] = "感谢您选用野火stm32开发板\r\n";
uint8_t Rx_Buffer[BufferSize];
//读取的ID存储位置
__IO uint32_t DeviceID = 0;
__IO uint32_t FlashID = 0;
__IO TestStatus TransferStatus1 = FAILED;
// 函数原型声明
void Delay(__IO uint32_t nCount);
/*
* 函数名:main
* 描述 :主函数
* 输入 :无
* 输出 :无
*/
int main(void)
{
SystemClock_Config();
LED_GPIO_Config();
LED_BLUE;
/* 配置串口1为:115200 8-N-1 */
Debug_USART_Config();
printf("\r\n这是一个16M串行flash(W25Q128)实验 \r\n");
/* 16M串行flash W25Q128初始化 */
SPI_FLASH_Init();
Delay( 200 );
/* 获取 SPI Flash ID */
FlashID = SPI_FLASH_ReadID();
/* 检验 SPI Flash ID */
if (FlashID == sFLASH_ID)
{
printf("\r\n检测到SPI FLASH W25Q128 !\r\n");
/* 擦除将要写入的 SPI FLASH 扇区,FLASH写入前要先擦除 */
SPI_FLASH_SectorErase(FLASH_SectorToErase);
/* 将发送缓冲区的数据写到flash中 */
SPI_FLASH_BufferWrite(Tx_Buffer, FLASH_WriteAddress, BufferSize);
printf("\r\n写入的数据为:\r\n%s", Tx_Buffer);
/* 将刚刚写入的数据读出来放到接收缓冲区中 */
SPI_FLASH_BufferRead(Rx_Buffer, FLASH_ReadAddress, BufferSize);
printf("\r\n读出的数据为:\r\n%s", Rx_Buffer);
/* 检查写入的数据与读出的数据是否相等 */
TransferStatus1 = Buffercmp(Tx_Buffer, Rx_Buffer, BufferSize);
if ( PASSED == TransferStatus1 )
{
LED_GREEN;
printf("\r\n16M串行flash(W25Q128)测试成功!\n\r");
}
else
{
LED_RED;
printf("\r\n16M串行flash(W25Q128)测试失败!\n\r");
}
}// if (FlashID == sFLASH_ID)
else
{
LED_RED;
printf("\r\n获取不到 W25Q128 ID!\n\r");
}
SPI_Flash_PowerDown();
while (1);
}
函数中初始化了LED、串口、SPI外设,然后读取FLASH芯片的ID进行校验,若ID校验通过则向FLASH的特定地址写入测试数据,然后再从该地址读取数据,测试读写是否正常。
注意:
由于实验板上的FLASH芯片默认已经存储了特定用途的数据,如擦除了这些数据会影响到某些程序的运行。所以我们预留了FLASH芯片的“第0扇区(0-4096地址)”专用于本实验,如非必要,请勿擦除其它地址的内容。如已擦除,可在配套资料里找到“刷外部FLASH内容”程序,根据其说明给FLASH重新写入出厂内容。
24.4.3. 下载验证¶
用USB线连接开发板“USB TO UART”接口跟电脑,在电脑端打开串口调试助手,把编译好的程序下载到开发板。在串口调试助手可看到FLASH测试的调试信息。